为进一步加大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力度,切实提升学校学生资助工作质量和资助育人实效,形成 “解困-育人-成才-回馈” 的良性循环,2025 年7月至8月,学工处“青衿领航宣讲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徐州开展 “返家乡” 资助育人系列实践活动。活动通过重返母校、社区服务、公益服务等多种形式宣传国家资助政策,这也是 “受助” 与 “助人” 有机结合的暖心实践,打破了 “受助即单纯接受” 的单向模式。
政策宣传:多场景覆盖,拓宽传播边界
7 月 22 日,实践团成员怀着满满的热情与责任感,前往徐州铜山县马坡镇中心中学,面向初高中生开展资助政策宣讲。这次宣讲更贴合初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实践团成员在前期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他们不仅梳理了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的核心内容,还结合初高中生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精心设计了宣讲方案。对于同学们提出的疑问,他们现场耐心解答,让同学们对资助政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减轻了因家庭经济困难可能产生的求学顾虑。

8 月12日至18日,实践团成员在家乡沛县石楼村,对村里的家长进行线下一对一问卷调研。经过走访,成员收集到107 份有效问卷,通过与家长的深入交流和对问卷的分析,成员了解到家长们对资助政策的知晓程度,尽管大多数家长对资助政策有所了解,但对具体政策内容的掌握仍显不足。随后,依据调研结果,成员在社区开展了资助政策集中宣讲,向家长们详细介绍了国家资助政策对孩子求学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内容,助力家长们更好地利用政策支持孩子完成学业。并将在后续过程中,联合家乡资助宣传大使定期举办更为深入的政策宣讲活动,以提升家长对资助政策的全面理解。

同时,为进一步扩大资助政策的宣传范围,让更多学生和家长了解相关政策,实践团还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了线上政策普及活动。他们通过录制讲解视频,将国家资助政策的内容清晰、生动地呈现出来。线上科普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方便了那些未能参与线下活动的学生和家长,还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有效提升了政策的传播广度和影响力。

教育局实践:志愿与调研双行,夯实政策落实
8月1日至5日,实践团成员在邳州市教育局开展了为期 5 天的公益服务,协助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相关事宜。期间,为更有效地推进资助工作,成员们开展了 “邳州大学生对资助政策知识了解程度的调研问卷” 活动,收集到120 份有效问卷,通过对问卷的分析,他们精准掌握了当地大学生对资助政策的了解情况,针对存在的知识盲区和疑问,在后续工作中进行了更具针对性的解答和宣传,有力提高了资助政策的知晓率和落实效率,为邳州地区资助工作的高效开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家访行动:叩门问需,筑牢精准资助根基
为深入了解团队成员家庭实际情况,传递学校温暖,老师们带着爱心礼包叩开了团队成员们的家门。全面掌握了学生的家庭经济来源、成员构成、实际困难等情况。这些第一手资料为学校精准落实资助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确保资助工作能够 “精准滴灌”,真正帮助到有需要的学生。与此同时,通过与学生及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状况,了解家长和学生对学校育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推进家庭与学校的联动,共筑育人合力。

此次徐州 “返家乡” 资助育人暑期实践活动,既是 “青衿领航宣讲团” 对国家资助政策的生动传播,也是 “受助学子反哺家乡” 的责任践行。从校园到社区,从线下到线上,从政策宣讲到精准调研,再到家访送温暖,团队以多元行动打破资助单向模式,在解困助人间搭建起双向赋能的桥梁。未来,团队也将持续延续 “解困 - 育人 - 成才 - 回馈” 的良性循环,以青年之力为家乡资助工作添砖加瓦,让资助育人的温暖底色持续闪耀。(学工处 李文君/文 詹蕾/图 阮洪妮/推荐 徐明/审核)